2018年春运于3月12日拉下帷幕
——今年春运旅客出行更趋理性、智慧服务潜在需求更大
3月12日2018年春运正式拉下了帷幕。综合2018年春运全司各项生产指标数据显示,今年春运整体形势趋于平稳,回家仍然是春运永远不变的主题。
一、招揽收入继续减少
据统计,2018年春运40天全司各客运站共完成窗口及互联网售票收入1879.907万元(其中:窗口售票收入1385.3067万元、互联网售票收入494.6001万元、),窗口及互联网售票收入与2017年同期的2075.403减少了195.496万元,下降了9.42%。全司除新化汽车西站、冷水江金竹汽车站和旅游运输公司的招揽收入较去年同期略有增长外,其他各客运站招揽收入较去年同期均在继续减少。
二、客运量持续下降
2018年春运,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高铁运力的提升和私家车逐年增多,春运期间广大民众多元化选择出行的方式越来越多。2018年春运全司旅客发送量较去年同期继续下降,其中窗口与互联网售票人数为22.3512万人次,较去年同期的24.9044万人次,下降了9.9%,远高于中国交通报发布的《2018年春运大数据报告》中的公路客运量平均下降值。同时通过对春运期间全司76899个开行班次分析,其中加班包车仅912趟次,不到总开行班次的1.2%。
三、高峰日运力仍有缺口
由于2018年春节相对较晚,节前务工流和学生流没有形成叠加效应,节前15天全司春运工作基本趋于平缓。尽管春运整体客流平缓,但面对节后的正月初六、初七、初八及十六等客流高峰日,热点线路的的运力仍无法满足旅客及时快捷出行的需求,其中“长沙、衡阳”高峰日的车票仍需提前抢订。据了解在客流高峰日11:30至14:30和16:00至18:00两个时间段的班次由于运力不足出现晚点,这期间旅客退票改签增多,黑车此时段最为猖獗。
四、互联网购票增速较快
从互联网预订及窗口预售票数据分析,从正月初二开始,全司每天的预售票收入占到了当天总营收的30%,且这种现象一直持续至正月十五。随着自助购取票设备和网络购票通道的普及,大大缓解了车站窗口的售票压力,往年长龙排队购票的情形已一去不复返,窗口高峰时段排队等候购票时间没有超过10分钟,据统计2018年全司互联网售票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8.13%,而窗口售票人数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