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书原是湘运娄底汽车运输总公司党委副书记,高级政工师,已退休17年了。17年的退休生活非常充实,有滋有味。当我们访问他时,他沉默了一会,便滔滔不绝地给我们介绍了情况。
一、退休不退化。刚退休时有点不适应,生活中总感到掉了点什么似的。他写了一首打油诗:“一江春水向东流,雪染鬓须志未酬。两袖清风归故里,但愿老年乐无忧。”他认为要过好晚年生活,做到退休不退化,关键在于继续学习。他先后订阅过《娄底日报》、《潇湘晨报》、《娄底晚报》、《半月谈》、《书与画》、《书法报》等多种报刊。他说,退休了,学习的时间充足了,学习的空间增大了,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极为方便。他为自己制订了一个学习生活时间表。每天早晚收听收看新闻,了解国际国内要闻和周边发生的事情。上午看看报纸,或习书习画,写点东西,或做点什么。下午搞点文娱活动。他说,现在的形势发展快变化大,不学习就不能与时俱进。他在客厅里设立了《书法修养》、《生活知识》、《七七八八》三个资料收集箱,将报刊上、电视屏幕上有关重要资料分类整理收集,方桌上有多本日记本,是他退休后的学习笔记。墙壁上挂满了他自己的书画作品。他的书法造诣颇深,有多幅作品获国际现代书法大赛和中国当代文人书画艺术大赛金奖,入编《中国书画艺术》和《中国书画家精品手册》,被多家书画单位收藏。他的文字作品“北京的喜鹊”、“养猫灭鼠是上策”及国画作品“虾戏”、“君之美”等均被有关刊物选登。吴老与全国十多家文化单位均有联系,还被中国书画家协会、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二、余生献余热。吴老谐趣地说,人的一生就像一场篮球拼搏赛,在职时的努力和进取,只能说打完了上半场,退休后还有下半场,仍需我们努力发挥余热。只有打完全场球赛,人生才会划上句号。吴老说,春蚕到死丝方尽,余生应该献余热,要献热于民。当他看到农村的塘坝水库失修,一遇天旱,农作物缺水减产,甚至失收。天雨时,因蓄水能力差,便出现水灾。他先后致信朱熔基和温家宝总理,请求中央关注水利建设,珍爱水利资源,确保人民生产生活用水。他的一片丹心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认可;他退休了,仍然一如既往地关心公司的发展,献热于司。他说,我是公司的一员,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是紧密相联的。对公司来说,我们是划船的,不是坐船的,是唱戏的,不是看戏的。退休后,他协同其他同志坚持主办退管办的黑板报和宣传厨窗,宣传国家的政策,宣传公司的大好形势,主动为公司发展献计献策。他原是地、市绿化先进工作者,退休后仍然没有忘记公司的绿化工作,他指导绿化工及时抗旱、防冻、施肥、修剪等工作,十多年如一日。还出奇地利用杀蚊喷雾剂防治了白蚁,用烧伤药救活了烧黑的铁树,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妥善处理了超高的乔木,确保了院内花木冰雪无忧。如今机关院内有近80个树种,500多植株,冠幅大的7—8米,高的十多米,还有大片的绿篱,绿化资产达300余万元。院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花满枝头,香盈大院。为了汽车南站的绿化,他陪同总经理去浏阳选购树种,翻山越岭,去新邵购买树苗,为公司节约了绿化资金。吴老这种献热于司的精神,深受全司员工的称赞;吴老说,在职时,事情多,工作忙,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家里的事情,辛苦了老伴。退休了,该为家庭做些补偿,献热于家。吴老的儿辈虽然都早已参加工作,但他从没放松对他们的教导。前些年,为了让儿女集中精力干好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克服孙辈们那种独生子女的孤娇,每逢寒暑假,他把4个孙子集中在自己家里和老伴分工,安排他们的假期生活,辅导孙子们学习,组织他们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学骑车、学游泳、学打球、学书画……,给孙子们灌输做人的道理。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品德。如今,孙辈们都已研究生毕业或大学本科毕业,个个学业有成。此外,他还先后给亲戚朋友培养教育好了多个子女。现在都已成才就业,事业有成。说到这里,老人感到格外欣慰。
三、生活求健康。在位时,超负荷运转,身体渐渐地差了,高血压,高血糖,心脏病缠身。如何调理好身心,确保晚年健康,吴老认为百分之六十的因素在于生活,一是改善生活条件,一是改善生活习惯。吴老住的房子是1979年单位分配的老房,且是一楼,阴暗潮湿,客厅仅9平方米,他自己设计自费对住房作了一些改造,改善了居住条件。在生活习惯上,他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坚持早睡早起,坚持晨练。每天早晨或打篮球,或骑自行车,或在公司小游园内的健身器械上开展健身活动。在饮食方面,坚持食蔬少食荤,食瘦少吃肥,食鸭少食鸡。食香少吃甜,一日三餐,不过不饿,不烟限酒,讲究营养,注意卫生。十多年来,吴老的身体一直没有出现大的问题,有些方面,比在职时还有所好转。
四、戒得不眼红。孔子提倡老年戒得,倡导良好的戒得品行。吴老是解放初期参加工作的老同志,在党政部门工作,对于得与失,他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在职时,两次调整工资,他主动让给他人。1958年因公负枪伤,他没有申报工伤,直到前年工伤普查时,才补办相关手续。上个世纪70年代末,因工作需要调企业工作,退休后养老金比同时参加工作的行政退休人员低了一大节。他虽有想法,但能正确对待,主张向组织上反映情况,但不主张越轨出格,也不主张闹而优则仕。如何对待得与失,吴老为自己提出了“三比三不比”,即工作上比奉献不比索取;待遇上比低不比高;生活上比自己的过去,不比别人的现在。他说,人要高高兴兴地过好每一天,不要忧虑地过日子。
谈了这些以后,吴老还深有感慨地告诉我们说:“我和我老伴年已耄耋,尚能健在,晚年生活幸福安康,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单位领导,也感谢关心他的每一个人。我们在回程的路上细想,吴老已是快80岁的老人了,但他矍铄的精神,敏捷的思维,康泰的身体及流利的谈吐,实在令人折服。他那已老不卖老,老当益壮,服老不怕老,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激励着我们,我们衷心祝愿吴老青松不老,夕阳更红,健康长寿,晚年幸福。